2006年3月1日,星期三(GSM+8 北京时间)
浙江法制报 > 第九版:读图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探访余杭金盾工程
本报记者 李稹/文 王志浩 陆国庆/摄

  2月20日12时02分,杭州余杭区瓶窑镇王家村6组67号农户家发生火灾。110报警服务台接警后立即通过调度系统指令瓶窑专职消防队、径山消防队赶赴现场救火,同时利用GPS车辆报警定位系统指令就近的派出所和交警巡逻车到现场维护秩序;12时06分,区公安分局指挥大厅GPS车辆报警定位系统显示派出所、交警、径山消防队车辆到达现场,瓶窑专职消防队车辆行驶偏离火灾现场,指挥中心迅速通过调度系统告诉正确的行使路线;12时10分,所有警种车辆到达现场;20分钟之后大火被扑灭,现场秩序良好,未造成人员伤亡。
  大火被快速扑灭,得益于余杭区的科技强警工程。从2003年起,余杭区共投入科技强警专项资金3000余万元,这项被称为“金盾工程”的科技强警工程让当地警方如虎添翼。2月27日,本报记者来到余杭当地,对科技强警这项浩大工程进行一番管中窥豹。
  记者来到位于余杭区公安分局一楼的110报警服务台,近50平米的房间里,计算机、接警员整齐地排列着。“好的,请告诉你的确切方位,我们马上赶到。”记者也听到了这样坚定亲切的声音。GPS车辆报警定位系统的电脑前,接警员看着电子地图里车辆的确切方位沉着调度;三台合一报警系统的电脑前,接警员手法迅速地操作火警的网络派单;与此同时,缉控系统正在处理来自各系统的信息,一旦发现可疑人员自动报警灯就开始闪烁。“这个系统真正实现了集中接警、信息共享、统一指挥和快速反应的功能呢。”值班长朱忠平的语气颇为自豪,“这是科技强警的直接体现。”
  科技强警的枝蔓如今已经向城区的各个角落延伸。这不,我们接下来参观的东海水漾人家小区虽然只是普通的居民住宅区,但里面已经“埋伏”了维护治安的高科技武器。步行在这个小区时,记者最大的感觉是传统小区内的“铁笼子”在这里已完全绝迹。“15对红外线发射器和15对摄像探头以及住宅监控单元组成的监控系统,保障着居民的安全。”小区管理处负责人王映燕对记者说。这些被小区居民趣称为“保安的眼睛”的监控设备真的抓到过“贼”。根据王映燕的回忆,去年7月的某天后半夜,小区四、五防区的红外线发射器突然报警,同时小区监控中3个不明身份的人正试图翻进小区,见状立马冲出去的保安立即将3人制止。“这件事让水漾人家的报警系统名声大振,从此这个小区几乎没发生过违反治安的事件,连邻里纠纷都很少。”负责这个辖区的责任民警翁颖烽一边说着一边带我们来到小区的监控室,这个6平米见方的小屋里数个电视屏幕把小区各个角落展现无疑。尽管有负责人的陪同,当我们离开时,监控室工作人员还是要求我们按程序签名:“机房重地来访的人都要签名,要按程序办事才能让居民对我们有百分百的信任。”
  在我们采访的同时,6F雷达测速仪正在09省道塘栖路段检查超速车辆,各辖区派出所的信息采集数据正在不断地输入电脑,刑侦专家在对着指纹库比对罪犯的特征。去年,在这个被高科技包围的城区里,警方利用各类科技手段直接破获案件257起;安装监控系统的小区,发案率下降15%以上;安装道路监控系统的路段,发案率下降50%以上;交通逃逸案件下降90%以上——枯燥的数字已将高科技的价值表现得淋漓尽致。